青春献家乡 实践显担当——人工智能学院深入开展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寒假期间,人工智能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学生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区服务、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等多维度实践,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实践团队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风采。
教育微光 汇聚星河
寒假期间,2024级计应专1班的秦琪磊同学怀揣着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来到高中母校新密市青屏高级中学做公益招生宣传,他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向备考中的高三学子分享了自己在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的生活点滴和当初高考心得。他通过展示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的校园生活、社团文化、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和学校周边环境等,让同学们对信阳科技职业学院心生向往。在宣讲中她鼓励学弟学妹们报考,勉励他们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戒骄戒躁沉着冷静备考向理想的院校奋斗。在宣讲过程中,他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互动,耐心解答他们在如何缓解压力、报考大学、专业选择、学习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明确目标,规划未来。

乡村振兴 青春赋能
“青年力量”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了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寒假期间,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乡村基层,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23级计应专02班张宇航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基层,在白道口镇人民政府负责检测蔬菜农药残留,这不仅仅是一次实践机会,更是一场深入探索食品安全领域、切实服务社会大众的难忘旅程。农药残留检测对于保障公众健康的重大意义。蔬菜,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安全与否,直接紧密关联着千家万户的健康福祉。23级软件专02班盛嘉孟同学参加家乡交通指挥实践活动,向过往市民发放精心制作的交通安全宣传资料,包括宣传手册、海报和小礼品等。同时,我们会结合实际案例,向市民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如如何正确过马路、骑自行车的注意事项、驾驶机动车的安全要点等。24计应07袁坤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观看榜样视频,学习榜样的精神力量。按时到达社区,进行签到,并同青协志愿者进入街道社区展开反诈骗宣讲活动,并拍摄活动照片提交社区和相关单位。对日间照料中心老人每日出入登记表、老人当日状况进行登记。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整理仓库物品,为社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红色基因,精神传承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与人工之智能学院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宣讲互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将红色精神融入青年教育与社会服务中,为传承红色基因注入新活力。24数据06韩亚孜从唐河出发,通过实地参观、问卷及访谈调研红色文化在基层校园传播现状,提出融入建议并开展讲座,分享心得与成长。在烈士遗物与革命文献前驻足凝思,深刻体会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并立志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学习动力。

24计应专03班姬雨妍走进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与红色文化,特别是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以“青言青语”讲述红色故事,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新时代建功立业奠定坚实基础深入了解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强渡淮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明晰其在解放战争战略转折中的关键意义。借助实地参观、讲解聆听、互动体验等形式,沉浸式感悟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锻炼自身表达能力,用青春视角讲述红色故事,让更多同龄人了解历史,引发共鸣,传承红色血脉。
人工智能学院以“返家乡”实践为纽带,引导学生将青春热情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行动力。通过技术赋能、文化传承和基层服务,学生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将家国情怀融入实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中的担当。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社会实践”的创新路径,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青春智慧。